听奶奶在文化馆讲历史的“痕迹”
【资料图】
“奶奶,快看,这个是猪八戒的耙子吗?”6月2日下午,大河路街道天河社区沿黄文化生活馆满是小朋友好奇求问的声音。
走进生活馆,小朋友便被眼前各种“新奇”的老物件吸引过去:织布机、大水缸、独轮车、簸箕、锯子、石磨盘等等,丰富的用具让小朋友大开眼界,看到每个物品都跃跃欲试,要上手摸摸看。整个文化馆分为三大区域,分别是农耕文化、红色文化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,有大小展品800余件。城市的历史遗迹,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,男耕女织的农耕文化,千锤百炼的冶铁文化计划经济时代的布票、粮票等等,都是沿黄文化的缩影。
“这个耙子属于农具,胜在轻便,我小时候就用这钉耙帮助大人松土、除草。”奶奶说着便蹲下身,为小孙子示范讲解起来。“现在的科技发达,生活条件好了,农耕用品已经很少派上用场了,在我儿时几乎家家都有这种老东西,现在都还在家放着,虽然用不上,也舍不得丢,看到它,总能想起过去的生活。”奶奶说着便红了眼眶。
传统用品虽然渐行渐远淡出了人们的视线,但它曾经存在的影子,依然存活于人们的心间,成了一份抹不掉的记忆。天河社区也将会牢牢抓住传统文化的根,为传统文化这棵参天大树注入鲜活的营养剂。
关键词:
下一篇:最后一页
X 关闭
X 关闭
